一、犀牛配资
1937年8月26日,上海上空阴云密布。当天早上,京沪国道嘉定段的道路上人潮涌动,成群的难民带着家人纷纷逃离。车辆、行人拥挤在狭窄的国道上,车流缓慢前进。国民党的军车混杂其中,尤以一辆顶上飘扬英国国旗的轿车为最显眼。车上坐着的是英国驻华大使寇尔。
寇尔不仅通晓中文,而且是一位深谙中国局势的专家。今天,他冒着战火前往上海,受命代表英国政府与日军就英租界的安全、保护英国侨民等事务进行谈判。当时,英国在中日战争中保持中立。
寇尔的轿车缓缓穿行在这片充满逃难人群的队伍中,显得格外突兀。此时,他焦虑不安,却又无能为力。突然,两架日军战机划破天际,发出刺耳的轰鸣声,直扑国道而来。
展开剩余85%路上的一辆中国军车立即拉响了警报,周围的人们纷纷跳下路基,四散躲避。国民党军车停在一旁,车上的士兵也纷纷散开。寇尔的司机老杨迅速停车,回头问道:“大使先生,您要不要下车避避?”
寇尔摆手回应:“不用担心,我们是大英帝国的,车顶有英旗,日本人不敢对我们开火!”
老杨听后,认为留在车内比下车安全,于是再次启动了轿车。此时,国道上已经看不到逃难的难民,车速开始加快,直奔上海市区。然而犀牛配资,几秒钟后,突然间,飞机射下几串机枪子弹,打在轿车的四周。老杨吓得猛然一抖,急忙刹车停下。
寇尔也被吓了一跳,他急忙拉开车窗,伸手扯了扯车顶上的英国国旗,确保旗帜依然牢牢覆盖。然后,他探身望向天空。两架日机再次从头顶飞过,寇尔愤怒地骂道:“我们是中立国,他们眼瞎了!”说完,他关上车窗,命令司机继续前行。
然而,轿车还没走多远,天空中再次传来飞机的轰鸣声。老杨惊叫一声:“他们又来了!”紧接着,飞机开始对轿车疯狂扫射,前窗玻璃应声而裂,老杨中弹倒在了方向盘上。车子失控,冲下路基,撞上了一棵大树。寇尔也在这一刻被击中,肝脏受伤,生命垂危。幸好,附近的中国军人迅速赶到,对寇尔进行了紧急救治,并将他送往上海的教会医院。
二、
寇尔大使遇袭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南京黄埔路的中央军校,蒋介石正在他那座黄色小楼的二楼卧室内沉思。楼外的警戒森严,任何人都无法轻易接近。蒋介石此时正望着窗外,心情沉重。
自从8月初发生了“江阴要塞泄密案”后,蒋介石就对国民政府高层的某些人产生了怀疑。他怀疑有人将中国的最高军事机密提供给日军,甚至认为日军的胜利并非偶然。而在昨天,寇尔遭遇袭击的事件,更加让蒋介石确信,有人正在背后为日军提供情报。
8月25日,在一次军委会议结束后,新任副总参谋长白崇禧曾建议蒋介石搭乘英国大使的轿车前往上海,因为英国是中立国,车顶飘扬的英旗可以避免日军攻击。蒋介石当时同意了这个提议,但因临时有事未能乘车前往。结果,寇尔的车在途中遭到日军的拦截和攻击。
显然,日军事先得到了情报,知道蒋介石计划乘坐寇尔的车去上海。蒋介石深知,这次袭击的目的就是为了暗杀他。于是,他开始怀疑政府高层中有人背叛,甚至开始推测谁是背后的间谍。
蒋介石仔细回想,列出了几位可能的嫌疑人,包括他老对头汪精卫,亲日派的何应钦,桂系的李宗仁和白崇禧……但他依然无法确定真相。意识到日军一定会继续寻找机会刺杀他,蒋介石决定亲自调查此事。
他召集了亲信陈立夫、徐恩曾、戴笠等人开会,命令他们分头调查,任何人都不能放过。“谁敢与日本勾结,谋杀我,必定要格杀勿论!”蒋介石愤怒地说道。
会议结束后,谷正伦带着任务分配给各个特工,开始着手调查此事。
三、
特警二队的队长丁克勤,曾破获过许多大案,素有“神探福尔摩斯”之称。丁克勤被指派深入调查国民党高层是否有日本间谍。经过细致调查,丁克勤发现蒋介石身边的机要人员黄浚可能是背后的间谍。
黄浚曾在日本留学,并通过文才和讨好上级的手段迅速在国民党高层中获得了重要职位。由于奢侈无度,他的财务状况堪忧,最终被日本间谍头目须磨收买,成为了日本的间谍。
在抗战爆发后,黄浚开始向日本提供国民政府的军事机密。8月25日,黄浚通过他的日本联系人向日军传递了蒋介石将乘坐寇尔的轿车去上海的情报,导致寇尔的轿车被袭击。
然而,蒋介石的决定最终让黄浚的阴谋失败。接下来的日子里,黄浚深感不安,试图切断与日方的联系,但仍然在继续进行间谍活动。
四、
8月30日,黄浚与须磨约定通过第二种方式传递情报。为了不引起注意,黄浚让心腹司机王佳去执行任务。王佳带回了须磨的信,信中要求黄浚不惜一切代价潜入军校,将蒋介石击毙。
黄浚意识到机会来临,决定孤注一掷。他与儿子黄晟以及王佳一同前往中央军校,计划在蒋介石登台演讲时进行刺杀。
然而,黄晟的行踪引起了特警二队队长丁克勤的注意。在丁克勤的精密监控下,黄晟与王佳的行动被逐步揭露。
发布于:天津市恒正网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