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育心嘉信资本
7月12日的湖南衡阳街头,一名女子突发昏厥倒地,一名路过男子立即上前实施心肺复苏,另有一位女性参与救助。
这场教科书式的心肺复苏把一条生命从死神手里抢回来。然而,部分网友的焦点却落在“手放哪儿”——一句“袭胸嫌疑”,扭曲了“黄金四分钟”里的专业与善意,更让热心施救者寒了心。这样的评论,不仅源于专业救助知识的匮乏嘉信资本,更显示出将生命权置于所谓“男女大防”之后的狭隘浅薄。
首先要明确的是,在心肺复苏的规范动作中,有效胸外按压必须将双手交叠置于胸骨下半段(两乳头连线中点),按压深度需达5-6厘米,频率每分钟100-120次;未经专业CPR的心脏骤停患者,存活率每延迟一分钟下降7%-10%。这个看似“敏感”的位置嘉信资本,实则是心脏按压的唯一有效区域。此时,如果真的因为陈旧思想而心生顾忌,错过4分钟的“黄金救援期”,结果将不堪设想。
生命的尊严,始于对每一份善意的珍视。这种充满恶意揣测的网络暴力,容易把人们推入“想帮但是又不敢帮”的困局。唯有形成制度规范、技能培训、思想教育等多方合力,才能让好人不被“社死”的恐惧所绑架,守护好专业背后的热心与善良。
要让法律长出牙齿。无论是《民法典》第184条所明确“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还是《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等规章对恶意造谣者的系统追责,都是在为好人“撑腰”。另一方面,要让专业“跑赢”偏见。无论是推动织密AED配置网络,还是完善急救事件响应机制,抑或是加强专业知识广泛科普,都能够潜移默化地提高社会急救水平,提升人们“自救互救”能力。
营造更加懂科学、明事理的舆论环境,筑牢生命安全防线嘉信资本,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气,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出一份力。
恒正网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