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崇德四年五月,礼亲王代善得知自己的两个儿子——岳托和玛占,在与明军的战斗中战死沙场(实际上他们的死是在崇德三年)。有句古话说:“幼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而代善正经历了“老年丧子”的痛苦股管家,他的悲痛无法言喻,顿时悲从中来,跌倒在地,放声大哭。
太宗皇太极见状,亲自扶着代善骑上马,但代善一边骑马,一边又忍不住痛哭,最终从马背上摔了下来。处理完儿子的丧事后,代善完全闭门不出,独自哀伤。皇太极不忍心见兄长如此痛苦,在农历十一月,带着贝勒、大臣和福晋们一同陪伴代善前往叶赫狩猎。
这时,正逢冬至祭天的日子,他们一行人来到了盈格。代善准备射猎一只獐子时,不小心从马上摔了下来,导致脚部受伤。皇太极亲自为他包扎伤口,并半开玩笑地说道:“我以为兄长年纪大了,应该不再骑马,怎么不自爱呢?”于是,狩猎活动便停止,众人一起返回盛京。由于代善受伤,皇太极特意安排他乘坐轿子回去。
代善曾被太祖努尔哈赤封为太子,在皇太极争夺汗位的过程中,他无疑是最强劲的对手之一。那么,皇太极为何如此善待代善呢?
展开剩余83%代善的特殊地位让他与其他王子截然不同,他曾两次与汗位擦肩而过。一次是因为自己的疏忽丧失了太子之位,另一次则是主动让出了皇位。
一、代善的崛起
代善是努尔哈赤的嫡长子,战功赫赫,16岁便随父征战四方,立下了显赫的战功。他与长兄褚英一起跟随太祖南征北战,在战场上屡立战功。由于其出色的军事表现,代善被封为贝勒,并有机会参与朝政。此时的他,手握重兵,已经开始在朝廷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1607年,代善与褚英一同出征,帮助斐悠城首领策穆特赫投降,成功击败了敌人股管家,进一步证明了自己的军事才能。此战后,代善被封为“古英巴图鲁”,这也是满洲历史上唯一获得这一称号的人,象征着他无与伦比的勇气与实力。
几年后,代善因兄长褚英性格暴虐,联合其他贝勒和大臣一起废除了褚英的太子之位,而代善成为努尔哈赤最为倚重的儿子,并开始承担更多的朝政责任。努尔哈赤甚至曾明确表示,自己去世后,代善将是唯一能够继承汗位的人。
二、太子之位的丧失
尽管代善在军事和朝政上都表现出色,但他的人生也并非一帆风顺。代善的性格温和、富有谋略,这与其兄长褚英的暴虐不同。褚英因其暴躁与狭隘的性格,最终被废除太子之位。而代善由于处理朝政有方,一度成为汗位的继承人。
然而,代善的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1620年,代善因一些家庭矛盾惹怒了父亲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得知代善在处理家事时的不当行为,直接废除了代善的太子之位。尽管如此,代善依然是四大贝勒之一,继续参与朝政。
三、拱手让位给皇太极
代善与皇太极的竞争一直持续,尽管他在实力和威望上都有优势,但在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时,代善依然选择了让位。代善的决定并非简单的退让,他非常了解家族内部的矛盾和局势,也深知自己无法一手遮天,面对皇太极的强大野心,他主动支持了弟弟皇太极继位。
代善虽然放弃了争夺汗位的机会,但他的决定无疑为后金的统一和繁荣打下了基础。皇太极继位后,给予代善与其他贝勒平等的权力,并与他们一起参与南征北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代善逐渐退居二线,更多地选择享受晚年。
四、晚年的屈辱与离世
代善在晚年经历了与皇太极的多次权力斗争。在皇太极加强权力后,代善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他曾经的光辉地位。尽管如此,代善依旧在朝廷中保留着一定的影响力。最终,代善选择了退出权力斗争,专心享受晚年。
1643年,代善在礼亲王府病逝,享年66岁。他的一生充满了辉煌与悲剧,他曾两度与汗位擦肩而过,最终选择了放弃。尽管未能登上大汗之位,代善一门的荣耀却延续了下去,他的长子岳托被封为铁帽子王,代善的后代依旧在清朝政坛占据重要地位。
结语
代善的故事,充满了权谋与家族恩怨,他的一生可以说是战斗与智慧的结晶。尽管他未能登上汗位,但在后金的历史上,他无疑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最终,代善的后代在大清的政治舞台上依然占据着重要位置。
发布于:天津市恒正网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